首页   >   新闻中心   >   多彩校园   >   正文

​文化传承文明,非遗不留遗憾——院团委“温”文尔雅,情系莲花新青年下乡服务队

作者:郑建强  来源:学生处(团委)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08日 13:17  浏览:

7月6日,我院院团委“温”文尔雅,情系莲花新青年下乡服务队携手信息与传媒分院心连心温暖进社区新青年下乡服务队在温州市鹿城区五马街、道德馆等多个地区就“非物质文化遗产——温州莲花”开展问卷调研活动。

何为“温州莲花”?温州莲花是浙江的民间曲艺形式之一,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及文化艺术价值。在渊源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形成了富有地区地方独特性的说唱艺术,并从古代曲艺演变成现代曲艺,具有历史研究价值。温州莲花由温州道情演变而来,形成于清末民初。最初只用一支道情筒(渔鼓)和一副阴阳板(竹板)伴奏,分为只唱不说的“大莲花”“小莲花”“对口莲花”和说唱相间的“说唱莲花”。20世纪中叶,温州莲花艺人们创造出“伴琴莲花”,加入牛筋琴、三弦、琵琶等。有百余年历史。但新形势下,温州莲花同样面临着传统曲目及音乐唱腔传承、专业人才匮乏、演出市场萎缩等问题,我们需要积极参与到发展、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队伍中。

本次问卷调研开展为了通过调研数据结果了解群众对于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接触程度和对“温州莲花”的了解程度,并做出后期对“温州莲花”宣传推广的实施方案。

志愿者们分批进行活动,对于在街上的市民,志愿者礼貌询问过后再将问卷给对方。在市民填写过程中,志愿者们详细地为他们讲解“温州莲花”的相关内容,并建议大家多了解温州当地文化特别是这些经过岁月洗礼流传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调查问卷的最后一项是希望各位填写的人能提出对于保护“温州莲花”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些看法和建议。其中有一位先生说:“对于文化传承我更希望能和家人一起,一个家庭对于文化的热爱可以影响一代代人。”他也认为对于年轻人来说,可能和家人朋友通过旅游组团等方式去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会比较有意思。当然也有人提出“温州莲花”对当代人是有些冷门,希望后期相关部门能加强宣传,把这些优质文化推广出去,特别是针对于孩子,思想熏陶更不能少。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的瑰宝,“温州莲花”是温州文化中不可失去的宝藏,此次问卷调研的进行让志愿者们和活动负责人清楚的意识到在以后自己应该肩负起怎样的责任,应该如何把“温州莲花”推广到温州每一个地方乃至全国。这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好的起步,也许路途艰难,但有着心中那份坚定的信念,终有一天会达到所有人渴望的远方。

责任编辑:廖文献 最后编辑:2019年07月08日 13:17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版权所有 府东路校区:温州市鹿城区府东路717号 瓯江口校区:温州市瓯江口产业集聚区雁云路301号

联系电话:0577-88332966 电子信箱:zjets@zjitc.edu.cn 书记信箱:sjxx@zjitc.edu.cn 校长信箱:yzxx@zjitc.edu.cn

学校纪委监督电话/邮箱:0577-88105228 / gmjw@zjitc.edu.cn 浙ICP备12044836号

Conn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