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的温州,清风捎来暖意,瓯江口校区的红墙绿树间,正酝酿着一场跨越印度洋的相遇。10月21日至23日,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分批迎来17名跨越万里远渡重洋而来的南非国际学生。从温州机场的暖心接机,到瓯江口校区的细致迎新,再到量身定制的始业教育,每一个环节都满含“家”的温度,让远道而来的学子们初抵中国便感受到浓浓的关怀。
暖心接机,跨越山海的“初见之暖”

“Welcome to Wenzhou!”10月21日上午12点,温州龙湾国际机场出口处,国际教育学院的老师和志愿者Arslanbek早已举着写有南非国际学生姓名的接机牌等候,手中挥舞的两国小国旗在人群中格外醒目。当14名南非学子拖着行李箱走出到达口时,老师和志愿者立刻上前接过行李,并对来自南非的学子们致以最真诚的问候与关怀。
10月23日下午,另外4名南非留学生抵达温州机场,迎接队伍依旧准时守候。志愿者Diana对着校园地图,在车内就给新同学“剧透”:“这是我们的图书馆,这是公共教学楼,你们国际贸易专业的同学以后会经常去这里上课哦!”一句句细致的讲解,让远道而来的南非学子们对即将开启的校园生活充满期待。

高效报到——一站式服务“省心又贴心”
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瓯江口校区的迎新现场,一抹亮眼的“志愿红”格外引人注目——来自光电学院的志愿者们,把“一站式服务站”打造成了新生入学的“省心驿站”。从新生大礼包到人脸录入,从学生卡到校园WIFI,6项服务集中办理,让南非学子刚到校园就体验到“不用多跑路”的便捷与温暖。
始业教育:从“陌生”到“融入”的成长阶梯
“如果有忌口,食堂可以为大家提供各种口味的餐食;校园内有24小时紧急联络电话,遇到问题随时拨打……”10月22日下午,瓯江口校区听涛公寓旁的会议室里,首场南非国际学生迎新班会温馨开讲。国际教育学院的老师用“双语PPT +案例演示”,从课程安排、居留许可办理,到宿舍门禁时间、学校规章制度等逐一拆解校园生活的关键信息。
“这里是校史馆,记录着学校从创办到现在的发展故事;图书馆有外文图书区,凭一卡通就能借阅……”10月23日上午,老师和志愿者带领刚到齐的南非学子开启“瓯江口校园探秘之旅”。从承载学校历史的校史馆,到藏书丰富的图书馆;从学校对面的快递站,到配备齐全的体育馆,志愿者们边走边讲解,还不时停下让大家拍照记录。
“这是工业机器人机械臂,能完成精准的焊接、装配工作;旁边的仿真系统可以模拟实际生产场景……”10月27日下午,瓯江口校区工业机器人实训车间内,志愿者为南非工业机器人专业的学子们详细讲解设备功能。同学们围在机械臂旁,认真听讲解、记参数,不时伸手触摸设备外壳,眼神里满是好奇。“可以让机械臂演示一下吗?”SEABI忍不住提问,老师立刻操作设备,机械臂灵活地拿起零件、完成组装,引得大家阵阵惊叹。“太神奇了!这些设备比我在南非见过的更先进。”SEABI说,这次参观让他对专业学习充满信心,“以后一定要好好学,掌握更多技术!”




安全教育+宿舍检查:筑牢“安全防线”
夜幕刚落,国际教育学院的老师就和宿管组成走访小组,逐间敲开国际学生的宿舍门。进门后,老师们没有急于检查,而是先笑着问“住得还习惯吗”,随后才细致查看——弯腰确认宿舍插座是否松动,门锁是否牢固,打开热水阀检查有无热水,还顺手帮学生把歪掉的窗帘杆调正,并向学生们一一说明宿舍卫生安全相关规定,国际学生们都纷纷认可并保证遵守规定。



十月的瓯江口,秋风藏着桂香,也记下了这场跨越印度洋的温暖相遇。从温州机场那面挥舞的两国国旗,到一站式服务站里递出的新生礼包;从班会桌上标注重点的校园手册,到实训车间里机械臂转动时学子们惊叹的眼神;再到夜幕下宿舍走访时,老师手中那张写满联系方式的便签——浙工贸没有把“迎新”停留在流程里,而是用无数个“想在前面”的细节,为17名南非学子搭建了从“陌生”到“归属”的桥梁。
这些细致的关怀,不仅是让初来乍到的他们感受到“家”的温度,更是为年轻的梦想搭建了成长的阶梯:在这里,他们将不仅收获工业机器人、国际贸易的专业知识,更能触摸到中国校园的活力、温州城市的温情,成为连接中南文化的小小使者。未来,浙工贸依然会是他们逐梦路上的“温暖港湾”,见证他们从初抵时的好奇,到毕业时的笃定;而这些带着中国记忆、工贸温度的南非学子,也终将成为中南友谊的纽带,让这份始于瓯江口的温情,在更广阔的天地间传递、绽放。这便是教育最动人的力量——以用心换真心,以相遇促相知,让每一次跨越山海的奔赴,都成为双向成长的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