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南怀瑾先生的故乡乐清,有一个由当地经济界、文化界和行政机关的读书爱好者自发组成的读书群体——三禾读书社。从2010年12月成立以来,读书社每季度举行一次主题读书会,不设权威,不定观点,畅所欲言,共享读书带来的快乐。社员们曾多次共同聚会研读南怀瑾先生的著作,南怀瑾先生对故乡这个读书社亦很关注,去世前几个月还为读书社题词。 本版特刊发一期三禾读�
郑志强:南怀瑾在《孔子的自剖》一文中说,夫子自道,就是谈他个人的人生,追求什么,做到什么,最后达到什么境界。我认为,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应有目标和定位的问题。《大学》上说:“知止而后有定。”确定了合理的目标,能够使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更加从容不迫。既积极进取,又能善于把握平衡点,找到心灵的安宁。
俞国平:《论语》上有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南怀瑾说:“务本是人性光辉的爱。”教师的“本”,就是对学生、对事业的热爱。教育应避免急功近利,避免浮躁。“教育是慢的艺术”,应致力于培养完整的人,片面追求效率会滋生残暴无情。现在一些地方开展的“读经运动”和建设“童年生态文化”很值得提倡。
金明雪:南怀瑾先生关于人生价值、事业、学问的阐述令我感触很深。南老说:“人活着要先找到安身的道理,然后,心才有所安,心安必有所立。”假如一个人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认识不足,往往会出大问题。评判事业的成功不能只看挣多少钱或当多大的官,要看有多少长久深远的影响。书读得多的人未必就有学问,学问是从人生经验上来,从做人做事上去体会的。
黄广通:管理不必皆从国外学,可多从中华五千年历史中学。南怀瑾先生不但学问高,更有高尚的品德,他谦虚、朴实,自比“白头宫女”,让我们自感渺小。《生活与生存》写得非常实在,它告诉我们做人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态。做人要讲人格,企业家要讲信誉。
吴金汉:综观南怀瑾先生的读书观,有三个方面:一是读书为次,立本为要。生活处处有学问。读书要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做人、做事都要有所担当。二是“以中为主,以西为辅”。道家重自然,西学重人为。儒家重中庸,结合前二者。三是“活读为高,死读为下”,要充分领会到读书的愉悦,保持学习的兴趣。
林敏哲:读南著《金刚经说什么》有感:一、人生要做到欲而不贪,淡定是福。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力戒贪、嗔、痴。二、顺其自然,心明神静。凡事不可强求,能力强者未必就能成功,还要有时间和空间。顺其自然并非守株待兔,还要有积极的进取心。三、选择信仰,与时俱进。要把握前进的方向,避免像南老说的“几多归鸟进迷巢”。
江淅淅:南怀瑾先生的著作有三个特点:自如、博大、亲和。我们读时好像不是在读书,而是在听一位长者拉家常。南老善于以简单的故事说明大道理,润物细无声。
郑志强 记录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