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信息快讯   >   正文

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工作简报【2010】第7期

作者: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来源: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21日 09:09  浏览:
一、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运营数据
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7月份运营状况良好,同时也体现了暑期的特点,访问量较6月份有所下降。以下为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的主要运营数据:
统计项
6月份新增
7月份新增
总数量
收录课程数量
国家级精品课程52
397
79
3,496
省级精品课程
25
7,003
校级精品课程
3
7
4,810
OCW课程
4,162
发布资源数量
教学资源
95,390
41,586
909,648
教材
5,483
44,828
注册会员
会员
38,555
27,297
370,790
会员来源学校数量
1,185
网站访问情况
访问人次数
557,027
322,575
4,037,252
页面浏览数(PV)
2,491,176
1,840,440
25,451,443
新用户访问比例
68.64%
系统数据存贮情况
总可用存贮空间
28TB
已存贮数据量
13.33TB
在线可访问数据
8.52TB
二、03~09年国家精品课程各本科学校网站运行状况监控统计
测试起止时间为7月1日~7月31日,测试频率为每12个小时一次,时间点分别为10:00和22:00,测试的页面为03~09年获选国家精品课程的各本科学校(含网络学院)的2220门课程网站的首页。评价说明:
优——可访问率100%; 良——可访问率80%以上;
中——可访问率80%~50%; 差——可访问率50%以下;
无法打开——测试周期内没有成功访问的记录。
无法打开
课程数量
(共计2220门)
728门
678门
206门
110门
498门
33%
31%
9%
5%
22%
三、03~09年国家精品课程高职高专学校网站运行状况监控统计
测试起止时间为7月1日~7月31日,测试的页面为03~09年获选国家精品课程的各高职高专学校的793门课程网站的首页。测试频率及评价标准同上。
无法打开
课程数量
(共计793门)
186门
482门
78门
21门
26门
23%
61%
10%
2.7%
3.3%
四、2010年国家精品课程各高校网站运行状况监控统计
测试起止时间为7月1日~7月31日,测试页面为2010年获选国家精品课程的502门本科(含网络教育)课程及223门高职高专课程,共计725门课程网站的首页。测试频率及评价标准同上。
(一)本科院校(含网络学院)课程网站监测结果
无法打开
课程数量
(共计502门)
175门
242门
43门
19门
23门
35%
48%
8%
4%
5%
(二)高职高专院校课程网站监测结果
无法打开
课程数量
(共计223门)
59门
122门
34门
6门
2门
26%
55%
15%
3%
1%
从监测结果看,学校课程网站的可访问性较6月份整体呈下降趋势。
五、国家精品课程集成项目内部评审会在清华大学召开
2010年7月22日,国家精品课程集成项目内部评审会在清华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项目总负责人吴澄院士主持,高教司实验室处高东锋、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北京工业大学王普、北京理工大学廖晓钟、北京工商大学韩力群、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刘小河等专家教授参加了会议。
项目主要参与方高等教育出版社、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向专家组分别汇报了七个子项目的实施及完成情况。专家组高度评价国家精品课程集成项目取得的丰硕成果,认为本项目建设已经基本达到了预定的任务要求,是近年来国家集成共享类项目中最优秀的项目之一。同时,专家组也给出了以下建议及意见:
一是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对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意义重大,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要重视共享服务平台的后期维护工作,基于已有运营成果,加强宣传与推广,带动优质资源的全面共享;
二是要全面推广《精品课程资源共享信息技术标准与规范》,打好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技术基础,同时要解决已有课程的标准化问题;
三是要重视解决精品课程资源的知识产权问题,引导高校教师自主动态更新课程资源,形成资源建设良性循环;
四是要重视教师、学生等最终用户对课程的评价,使课程建设更加面向学习者,不断完善精品课程评审机制,将共享作为精品课程评审的前置条件;
五是要尽快明确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运营机制,为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促进大范围的共享提供机制保障。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随着“全教会”及“纲要”精神的进一步落实和实施,国家会逐步加大对于优质资源和共享平台的建设与投入,需要引起有关部门重视的是,应该高度关注相关机制建设,即资源知识产权机制、优质资源评审机制和资源共享机制。机制建设能否到位直接影响到优质资源的建设与更新,直接影响到资源共享及可持续发展。建立一套好的机制是提高国家财政投入效率,产出优质资源和实现全国共享的重要保证。
这些建议为本项目的进一步完善及在实践中应用给予了建设性的指导。
责任编辑:lx 最后编辑:2010年09月21日 09:09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版权所有 府东路校区:温州市鹿城区府东路717号 瓯江口校区:温州市瓯江口产业集聚区雁云路301号

联系电话:0577-88332966 电子信箱:zjets@zjitc.edu.cn 书记信箱:sjxx@zjitc.edu.cn 校长信箱:yzxx@zjitc.edu.cn

学校纪委监督电话/邮箱:0577-88105228 / gmjw@zjitc.edu.cn 浙ICP备12044836号

Connect: